报告人一:陆安慧(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杰青/长江/万人计划)
报告题目:面向化学电源应用的多孔炭的纳米定制
报告时间:2018年4月13日下午14:30
报告地点:能源与材料创新研究院一楼报告厅115
报告人二:胡征(南京大学教授,杰青/长江)
报告题目:从碳管到碳笼——材料设计及能源应用
报告时间:2018年4月13日下午15:30
报告地点:能源与材料创新研究院一楼报告厅115
陆安慧,
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专家。
主要从事能源催化转化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包括纳米催化剂设计制备及功能高效集成,二氧化碳等气体捕集分离技术,乙醇制高碳醇和芳醇,甲烷、乙烷等低碳分子催化转化、化学储能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等。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洪堡基金会仪器项目、中德组织间合作研究专项、973专项、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已发表论文170余篇,被引12000余次,H-index为52,受邀出版英文专著2部,获得授权专利15件。部分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获得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英国皇家化学会年度TOP1%高被引学者,连续入选Elsevier 年度化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目前担任国际期刊Chemistry Select编委会主席,ChemCatChem,Scientific Report,Science China Materials,催化学报等期刊编委。
胡征:
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05),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07),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08),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课题组组长,曾任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04-14)。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81-91),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后(91-93)。先后在德国卡斯卢厄研究中心、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作博士后及华英学者。长期在化学、物理、材料的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探索,从物理化学及功能材料的角度,围绕纳米/介观结构新材料的生长机理、材料设计、能源转化/储存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系列进展。在Acc. Chem. Res./Chem. Soc. Rev./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ES等重要学术刊物或专著章节发表论文250余篇,他引7000余次,获专利20余项,在国际会议作主题报告及邀请报告50余次,培养研究生80余名。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纳米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课题、863课题等科研和人才计划项目。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参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