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沈国震(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柔性传感器件与集成系统的研究
报告时间:2017年10月17日上午10点
报告地点:能源与材料创新研究院一楼报告厅115
报告人简介:
沈国震,1976年8月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9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2月-2013年2月分别在韩国汉阳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加入中科院半导体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柔性传感与系统集成技术课题组组长。长期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相关柔性器件的研究工作,迄今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所发表的文章被引用超过一万次,论文的H指数为60。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十八届国际超晶格-纳米结构-纳米器件大会青年科学家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奖励和荣誉。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以及学术期刊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SCI收录)等十余种国际期刊编委、编辑等职。
报告简介:
柔性电子技术代表了微电子技术的革新性发展方向之一。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超薄、机械柔韧性好、集成度高等优点,因而在很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迄今科研人员已经研制了多种结构和功能的柔性器件,如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探测器等等。近年来,我们以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为材料体系,围绕其在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在此次报告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基于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柔性传感器领域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包括设计和研制柔性光电探测器和柔性压力传感器等。并在柔性传感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柔性储能器件以及多功能传感器件的集成,开展了系统集成技术的相关研究,开发了多种可穿戴智能传感系统。